5月20日消息,华映人民币六期成长基金已经完成募集,基金规模为21.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南京)华映六期启动仪式现场了解到,该基金也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一批子基金管理机构中率先成功落地运营的子基金。
“华映资本负责管理的子基金能在同批子基金中率先完成设立并运营,充分证明了华映资本的优秀,也说明了所有出资人对华映的信任。”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向晖在现场发言中表示。
2020年,中国pe/vc行业人民币基金募资难的情况持续。根据投中调研的数据,去年有三成以上(33%)的基金没有募资到位。
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华映人民币六期成长基金实现了超额募集。与此同时,基金原有出资人的复投率达到45.7%。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现场发言中表示:“如果大家不是对华映的方向、价值、品行有认可,就不会用‘真金白银’做持续加注。这些,是对我们最高级别的赞扬。”
(现场图)
华映人民币六期成长基金的重点关注领域包括新消费、企业服务和技术驱动等。
在pe/vc机构竞相重注新消费的当前,华映资本已然投出了微念(李子柒)、自嗨锅、maia active、包大师、构美等一线新品牌、新平台及服务商。
但事实上,不只是在新消费,华映资本近年在文化和数字内容、saas和通用型企业服务等领域也都较早捕捉到了行业变化,形成预判并进行了提早布局。
季薇看到,消费和科技已成为新的时代性投资主题。她说:“未来,我们将继续随人群需求迭代和技术升级换代两个底层逻辑而动,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消费驱动中,勇于抓住时代的红利,迈向下一个十年的星辰大海。”
记者了解到,从基金首次关闭至今,华映人民币六期成长基金已完成对11个项目的投资,包括壁仞科技、和府捞面、白小t、宠幸、多燕瘦等。这些已投项目中的多个已又完成新一轮融资。
“这些项目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是基于团队多年来对流量的认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群的洞悉。”在元禾辰坤高级合伙人王吉鹏看来,华映资本的基金管理团队能够在产业变革、技术迭代之中不断找到新切入点,双方也已在多年的合作后真正实现了相互成就。
元禾辰坤从2014年开始成为华映资本的lp,并先后为华映资本的三期基金出资。
另据了解,连同即将完成募集的天使基金和产业基金,华映资本今年人民币新募资额超过33亿元。
“团队处在非常好的状态,这是华映成立10多年来的再创业。”季薇补充表示,团队正在基于现有的能力和资源来搭建“华映生态圈”,以连接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企业,提供常态化、产品化的投后服务。
从基金出资人结构看,华映人民币六期成长基金的出资方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扬子国投、常熟高新区、元禾母基金等,是一支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强强联手的新基金。
2020年5月,为重点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股权融资问题,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应时而立。根据规划,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主要通过投资设立子基金等方式,使基金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参加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第一批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的管理机构有181家,当年内最终确定9家申报机构选成为拟合作管理机构。
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个行业瞩目的国家队在遴选过程中首批获通过的管理机构,华映人民币六期成长基金在设立过程中即受到行业关注。这支由政府和市场化资本携手打造的基金,有希望成为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打开广阔市场的利刃。
“我们感佩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专业、高效和坚持市场化原则。在我的想象中,这就是政府母基金最好的样子。”季薇认为,人民币基金lp市场格局的变化仍在持续,让基金管理人们欣喜的是,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在内的人民币基金lp也在与时俱进的自我进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华映人民币六期成长基金从首关到最终关闭只用时4个月,快速的募集得益于华映资本与基金出资人的长期互信。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紫金投资集团、常熟高新区、元禾辰坤等都曾多次为华映资本管理的基金出资。
根据华映资本团队披露的信息,其在2020年逆势加速业务节奏,签约投资金额同比增长超186%;被投项目后续轮融资规模同比增长453%;超过17个项目实现退出,退出金额同比增长336%,各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2020年市场不确定性最大的时候,我们团队在讨论后一致认为,‘要进攻,而且是毫不犹豫的进攻’。”管理着一家拥有13年历史的投资机构,季薇说,“这些年我想的最多的无外乎’生存’二字。当下,这个词的定义已经发生变化。”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