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施诗 上海报道
7月16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26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今天上海市社会面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该例感染者具体情况为:男,35岁,居住于松江区九亭镇同利路19号,近14天内有多次外地出差史,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该人员已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同时,赵丹丹宣布,根据本市目前疫情形势和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相关规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松江区九亭镇同利路19-59号、36-68号列为高风险区,松江区九亭镇易富路、盛龙路、潘家浜、泗马塘的合围区(其中同利路19-59号、36-68号已列为高风险区除外)列为中风险区,松江区九亭镇的其他地区列为低风险区。
加强对来沪返沪人员的管理
此次松江的新增阳性感染者是来沪返沪人员。那么如何加强对外省市来沪返沪人员的排查和防疫管理?
松江区副区长顾洁燕表示,松江区按照市防控办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要求,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等,做好外省市来沪返沪人员的排查和防疫管理。
一、全力加强信息排查。在松江南站、松江火车站等加强“健康码”查验。加大宣传力度,对7日内有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要求在抵沪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对市下发的协查数据,及时推送信息,由各属地街镇村居落实责任,逐一进行排查核实,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二、严格落实管控要求。对高中低风险区来沪返沪人员分类施策,加强管理。一是对7日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在第1、2、3、5、7天,实行5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二是对7日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第1、4、7天,实行3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三是对7日内有低风险区【即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做好健康监测。
三、加强生活服务保障。对以上需要进行居家隔离的人员,认真细致做好生活服务保障,满足就医配药等需求。
报告发现阳性感染者数呈下降趋势
近期,此次兰溪路148号ktv相关疫情阳性感染者占上海市报告阳性感染者的绝大部分。截至7月16日16时,共排查到相关阳性感染者在沪密切接触者2.3万人,共排查到该阳性感染者在沪密接的密接5.0万人。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近日上海市报告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数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该起疫情主要由于相关感染者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共同暴露而导致感染并传播。
同时,相关人员活动范围广,涉及ktv、酒吧等多类重点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频繁,且个人防护落实不到位等,也增加疫情排查处置的难度。为此,上海市疾控等部门强化协同,持续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电话流调、发送健康短信等多种方式加强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排查,发现后迅速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同时,根据有关处置要求,加强阳性感染者相关风险人群的排查力度,开展综合风险评估,追溯排查阳性感染者核酸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前4天的相关人员和轨迹,并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同时,在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隔离管控期间,通过定期核酸筛查等,也发现部分人员核酸检测异常。
袁政安提醒广大市民继续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尽量“不扎堆”“不聚集”,一是如果接到防疫人员相关流调问询,履行防疫责任,如实告知活动轨迹等信息;二是如果接到相关健康提示短信,要按照短信内容落实后续管控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立即进行核酸采样检测;三是如果近期曾前往我市疫情中高风险区或接触过核酸检测异常人员,要主动向所在社区等报告,并配合后续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