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7月15日,在2022旷视技术开放日上,旷视联合创始人、ceo印奇提出了旷视对aiot的最新定义,即“aiot=ai iot 空间”。
印奇说,自成立以来,aiot一直是旷视核心的战略关键词。其中,“ai”和“iot”相辅相成,ai是不断演进的算法能力,iot则是软硬结合的设备载体。
而在此基础上,旷视又强调了“空间”这一概念。印奇表示,空间是应用场景的闭环。在过去二三十年,互联网、5g、ar、vr等技术的不断演进,给虚拟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技术对于物理世界的改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未来,让物理世界变得更好将是aiot从业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据印奇介绍,旷视目前围绕aiot战略,构建了“2 1”的技术科研体系。其中,“2”是指“基础模型科研”和“规模算法量产”两大ai技术体系,而“1”是指以计算摄影学为核心的iot技术体系,包括ai传感器和ai机器人。
据悉,这一整套科研体系,涵盖了从基础研究、算法生产到软硬一体化产品的ai落地全链路。印奇表示,“2 1”的aiot核心技术科研体系,将是支撑旷视未来不断走向aiot商业化成功的重要基石。
其中,针对ai能力的基础模型科研,旷视提出,“大”和“统一”已经成为视觉ai基础研究的最新趋势。
旷视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表示,“大”主要是指ai大模型,即利用大数据、大算力和大参数量,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使得ai模型能够适用于多种任务、多种数据和多种应用场景。
不过,张祥雨也提出,“大”虽然是提高ai系统性能的重要捷径之一,但是,大并不意味好,片面地追求大参数量、大计算量和大数据量,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更强大的模型,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计算开销,令整体收益非常有限。
所以,在旷视看来,“大”应以创新的算法驱动,充分发挥大数据、大算力的威力,拓展ai认知的边界。
至于“统一”,旷视通过研究发现,原先ai视觉不同研究领域衍生出的一系列算法,在底层正走向统一。
张祥雨表示,通过统一的算法、模型来表示和建模各种数据、任务,将产生更加简单、强大且通用的系统。
据张祥雨介绍,在“大”和“统一”的理念下,旷视基础模型科研主要聚焦于通用图像大模型、视频理解大模型、计算摄影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感知大模型四个方向,并已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此外,旷视当天还发布了自研的算法生产平台ais(ai service)。据悉,ais是基于旷视brain 体系,构建的一套覆盖算法生产全链路的生产力工具平台。ais的推出,让算法量产真正成为可能。
目前,ais平台已经能够支持100多种业务模型训练,最快2小时即可完成。实践数据表明,算法研发人员使用brain 和ais平台,可以实现智能标注平均加速30倍,自动学习训练加速4至20倍。